請您開方
  文/圖 羊城晚報記者 何裕華
  作為廣州城市名片和老廣不可或缺的旅游憶記,歷史悠久的華南植物園近日又成為大眾關註焦點。上月底,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到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調研,研究解決園區發展遇到的問題,並敦促進一步深化院省市三方合作,儘快啟動二期共建項目,爭取將該園建設成集物種保護與研究、科普、展示等於一體的世界一流植物園區。
  華南植物園的發展到底遇到什麼問題?老廣對植物園的美好集體回憶是否依舊?羊城晚報記者藉此契機走進位於天河區、占地達5000畝的華南植物園,再探其前世今生。
  一聲
  慨嘆
  她曾經威水也很親民
  為何如今知名度大降?
  平日的華南植物園人跡稀少,大部分人都是首次參觀華南植物園,覺得“門票有點貴”。與記者同進園的老廣彭女士對園區人氣下降深有感觸,“記憶中,華南植物園是每個廣州人都去過的地方,學校春秋旅游、單位工會組織活動,還有小年輕談戀愛,都喜歡來這裡。以前交通沒現在那麼方便,但游客好像還更多一些,在老百姓心中的知名度也更高”。
  記者看到,植物園大門門票為20元,溫室群景區門票50元。而在正門售票處購買50元的套票,則可游覽溫室群內外的景觀。據介紹,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,華南植物園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創建於1929年,目前,保存活植物達13000多種。由於擁有世界級園林旅游景區、木蘭苑和薑園等30多個世界一流專類園及國家級專類園區,被譽為永不落幕的“萬國奇樹博覽會”和“中國南方綠寶石”。
  “這裡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羊城八景之一——龍洞琪林。”彭女士話音剛落,由葉選平題寫的“龍洞琪林”四字便映入記者眼帘,而其旁邊也掛著一個“廣州市歷史建築(華南植物園水榭)”字樣的新牌匾。在此處的親水平臺上,眺望園區,既能看到激情浪漫的椰風葵林,又可以看到富於四季景觀變幻的溫帶風情,呈現“一天看四季”的奇觀。
  在龍洞琪林旁,就是名人植樹區。包括葉劍英、朱德等多名開國元帥,以及新加坡總理李光耀、阿拉伯國王和王后、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等等,都在此親種林木。此外,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多部中國電影曾在園中取景,而竹林更是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最愛的拍攝地點之一。
  華南植物園負責人透露,園區曾接待多名國家政要人物,其不斷研發與擴充植物品類,也使園區保持在行內頂尖地位。尤其是2002年12月,中國科學院、廣東省人民政府、廣州市人民政府簽訂協議,三方各出資1億元共建華南植物園——創造中科院歷史上最大的院地共建項目(簡稱“三方共建項目”)後,華南植物園更經歷了建園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改造——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等8個項目,至2009年全部完成,實現園區提升。
  街坊
  把脈
  她的癥結在強調科研
  與本土文化缺少呼應
  據悉,三方共建項目不僅新建了大型展覽溫室,廣州第一村暨地帶性植被園,大門停車場及游客服務中心,城市植物多樣性景觀生態園,珍稀瀕危植物繁育中心等新內容;而且對現有專類園,科普館,基礎設施等項目進行了全面改造。
  然而,共建工程完成的五年後,園區似乎又出現了新問題,或者仍有未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尚待改進。
  土生土長的80後廣州人、曾三次游覽華南植物園的呂先生坦言,該園在廣州老百姓心目中的“必游”地位在不斷下降,大多是“被組織”游覽。一來是市內外交通都方便多了,可游選擇多了;二來是植物園始終給人一種不夠親民的感覺。“交通越來越方便,但門票越來越貴。或許園區過於強調科研,與本地文化缺少聯繫。”因而,他希望觀賞園區的同時,能有更多互動性。“又或者可以在植物的標識牌上加二維碼,一掃,這植物的年齡、特性就出來了。新加坡的新、舊植物園我都去過,感覺都很親民,門票不收費,只有園中園是酌情收費。而且,蘭花園蘊含有很多名人典故,看植物的同時也領略了當地文化。如果植物園只有展示功能,就太單一了。簡單點說,可以將廣州花埠的鄉土花木文化作為品牌展示推廣。又或者設一個香木區,種莞香,也順帶介紹了東莞、香港與此的淵源了。廣州市千年花城,應該在植物園有一個重點推介。資源整合後,成為旅游品牌的機會更大。”
  “剛評上羊城八景的時候,這裡哪有背後那些高樓啊?”站在龍洞琪林的親水平臺前,彭女士嘆息道,位於天河區龍洞的君林天下樓盤由於沒有控高,在一片層色分明的自然景區背後硬“生出”現代石屎森林的背景,“簡直不倫不類,大煞風景。”
  同時,煞了植物園風景的還有位於其正門的地鐵六號線施工圍蔽。據悉,隆隆的機械作業聲掩蓋候鳥私語已逾兩年,保守估計,還有1至2年才解封。由於圍蔽範圍較大,路面交通和植物園的出入交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。
  城事
  共議
  市長調研大改造將啟
  方案未出坊間爭建言
  4月底,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到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調研,期間,他表示廣州市政府支持華南植物園發展,將認真研究,幫助解決關係園區發展的問題。至於二期將針對哪些方面進行改進,華南植物園則表示正在形成方案並遞呈有關部門研究,該方案成熟後,將有統一途徑向社會發佈。
  不過,據一名瞭解該植物園歷史的園區前工作人員表示,歷史遺留問題可能成為共建項目二期將要解決的目標之一,這包括植物園內尚未收回來的300畝地。“華南植物園總面積達5000畝地,但其中在園區南面的300畝地自文革後就長期被占作他用,至今仍沒有收回來。”他說。
  記者在植物園往南一直走,果然見到與園區相接的一條“村”。“村”路十分不平,既有平房人家,又有走地毛雞,還有一個正在加建建築的“創意園”。“這創意園原來是醫療器械廠,後來才把廠房租了出去,做‘創意園’,現在還在加建,城管也管不了。除了廠房,還有工廠原來的職工宿舍。”該前工作人員說。
  同時,記者瞭解到,隨著植物園不斷加快研究和引進植物種類的腳步,園區用地面積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。園區擴建需求與園區用地被占的矛盾正日益加劇,為此,市政府正研究如何推進園區回收地塊,以作更多植物種類的展示之用。
  此外,記者在游園的時候還發現,被傳為名導演和婚紗拍攝隊伍最喜歡的景觀之一——竹園不時傳來陣陣惡臭。據天河區當地居民稱,惡臭來自橫穿華南植物園的車陂涌排污渠,排污的兩個源頭分佈在園區的西北和東北兩處,流經睡蓮池等多個景觀。“其實,河涌污水應該改在地面下排放,而不應在地上,下暴雨的時候,河涌水漲會倒灌園區,夏天氣溫高的時候,河涌發臭掩蓋植物的天然香氣。實在是植物園的敗筆。”李先生說。
  因此,有市民認為,車陂涌排污是否將得到整治,流經植物園並威脅植物園生態的污水是否得到有效處理,也是三方共建項目二期可能涵括的內容。
  何裕華  (原標題:她如何重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n95znwlu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